江苏常州金坛区检方挖出拿"高效渔业"补贴搞"创收"的"硕鼠"
时间:2015-08-19 来源: 作者:
金坛区水资源丰富,高效设施渔业建设项目保护了渔民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
8月14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检察院反渎局干警再一次到该区直溪镇相关单位和“高效设施渔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高效渔业”)现场进行回访,发现档案资料齐全、资金使用规范,设施化水平和效益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08年开始,江苏省对从事内陆淡水养殖的渔民实施“高效渔业”专项补贴。伴随着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发生在该领域的职务犯罪也多了起来。去年,金坛区检察院在该领域查办8件9人腐败窝串案,挖出了一批利用“高效渔业”专项补贴“创收”的“硕鼠”。
“虚构”合作社
2014年年初,金坛区检察院按照上级院部署,开展查办发生在涉农惠民领域的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将“高效渔业”补贴项目作为重点排查领域。该院成立了调查组,到区工商局、农业局等单位重点查阅2008年以后申报的渔业补贴项目以及配套资金使用情况。在直溪镇工商分局的登记资料中,检察官发现:一个名叫付国庆的养殖户,名下竟有4家合作社,且在成立当年就成功申领了大量补贴资金。
通常情况下,一家养殖户的资金、技术只能主导一个合作社的运营。为什么付国庆能成立4家合作社呢?检察官暗访发现,4家合作社登记的地址根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项目,而且周边的养殖户也不知道有这4家合作社。
检察官调查发现,付国庆与时任直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以下简称“农服站”)站长谭炳泉联系密切,几乎每天都有多个电话。
经查,现年53岁的谭炳泉,2000年起先后担任建昌镇、直溪镇农服站站长,是水产养殖能人。农服站主要负责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金坛地区高效渔业补贴的项目申报、监督工作,由金坛区农林局委托乡镇农服站进行。因此可以说,谭炳泉是直溪镇高效渔业项目的“总指挥”。
谭炳泉和付国庆究竟是什么关系?检察官找到了付国庆。付国庆交代说,“我不是合作社负责人,我只是给直溪镇农服站跑腿的。”
经检察官晓以利害,付国庆将自己留存的申报项目材料交了出来。原来,付国庆注册的4家合作社,都是谭炳泉授意临时成立的,目的就是骗领高效渔业补贴资金。
轻松骗取补贴
金坛区每年的农业补贴高达1亿多元,近几年仅谭炳泉经手的就有两三千万元之巨。看着巨款在手中流动,谭炳泉心动不已。
谭炳泉授意付国庆注册4家合作社,只是“创收”的开始。据谭炳泉交代,“项目补贴资金有多少,由我和耿中华(农服站副站长)到现场确定。一般是我定下来,耿中华签字,付国庆跑腿。”
4家合作社的补贴一到账,谭炳泉就授意付国庆转移资金。一部分作为直溪镇农服站的“小金库”,体外循环;一部分投入一些小型养殖项目,掩人耳目;一部分作为“自家的”项目申报费用开支。
农服站自己都在瞎折腾,那些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关系户”自然纷至沓来。
2010年,金坛区农林局水产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某某找到谭炳泉“帮忙”,要将某养殖场申报为“鱼苗种繁殖项目”。谭炳泉明知不符合条件,仍然大开绿灯。2011年3月,该养殖户送上了1.5万元。
2011年至2013年,在谭炳泉的默许下,耿中华假借某水产养殖场的名义,申报池塘循环水养殖项目,伪造申报、虚假“走账”,骗取补贴23万元。
2011年,付国庆以国平青虾良种繁育场的名义,申报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示范项目。虽然繁育场存在没有匹配的自筹资金、项目面积不足等诸多问题,但在谭炳泉的庇护和帮助下层层过关。到2013年通过验收,骗得财政补贴29万元。拿到钱的付国庆,赶紧给谭炳泉送上1万元。
从2010年至2013年间,谭炳泉利用职权之便,滥用职权,通过虚假申报材料、虚增工程量等方法帮助不合格单位骗取补贴,导致财政补贴损失高达180万元。
贪心不足蛇吞象
2009年,谭炳泉以妻子、侄子的名义承包了60多亩水面,成立了现代渔业公司。第二年5月,高效渔业项目中的池塘水循环补贴开始申报,谭炳泉第一时间动起了心思。
按照申报文件要求,项目区域要求在100亩以上。于是,谭炳泉将周边其他养殖户的400多亩水面拿来“凑数”。2010年,现代渔业公司以580亩的池塘规模,成功申报了三期循环水项目,顺利拿到了58万元财政补贴。
2011年上半年,谭炳泉又如法炮制,申报“常规鱼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拿到了20万元财政补贴。
2011年到2013年,谭炳泉在高效渔业项目中,骗取各项补贴,共贪污公款85万余元。
谭炳泉不仅在高效渔业补贴项目上吃油了嘴,还盯上了渔业项目工程施工的“回扣”。
2011年,谭炳泉申请4个高效设施渔业项目时,池塘改造、涵洞、道路等工程招标同步开展。个体包工头吴某凭着和谭炳泉多年的私交,没有走招投标程序就直接拿下工程。
池塘改造,听起来是微小工程,实则不然。比如,2011年天湖水产专业合作社申报高效渔业项目后,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但实际花费只有50余万元。吴某能享受如此“特殊待遇”,绝不是偶然。2011年8月,吴某得知谭炳泉的女儿在银行工作的消息后,奉上10万元现金,美其名曰“吸储”。此后,吴某每年按时孝敬谭炳泉香烟白酒和“工程回扣”。吴某摇身成了谭炳泉的“专用工程队”。从2009年到2014年,谭炳泉共收受各类贿赂20万元。
利剑出鞘腐败分子落马
2014年4月4日,金坛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对谭炳泉立案侦查。同年9月26日,谭炳泉、耿中华等人被提起公诉。同年11月12日,金坛区法院以滥用职权罪、贪污罪、受贿罪,分别判处谭炳泉、耿中华有期徒刑九年、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以诈骗罪判处付国庆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零六个月。
此外,该院在打击“高效渔业”渎职专项行动中,还立案查办滥用职权案、受贿案、诈骗案6件6人。
办案检察官指出,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渔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基层站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权力随之增大,掌握着大量的物资处分权和项目审批权,而相关的配套监控机制没有同步跟上,给不法分子实施腐败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这起腐败窝串案暴露了高效渔业项目补贴领域的疏漏。一是信息不公开。补助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科目多、变化快,但群众不知情、难知情,掌权者形成信息垄断优势,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二是监督严重缺位。在该项目中,农服站代替农林局全程参与初审、申报、审核、验收等一系列环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农委、农林局、财政局、发改委等单位都有监管权,但监管形式往往是看文件、走过场,多头监督反而成了毫无监督。三是资金审计缺失。有的涉农资金从未进行过有效审计,补贴款项的发放、使用也未有严密的台账核查。
为了有效遏制此领域的职务犯罪,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相关部门积极整改,使高效渔业补贴走上了良性循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