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无公害水泥池鳝种放养
时间:2009-11-27 来源: 作者:
1.鳝种选购:养殖的鳝种可从原产地采捕野生鳝种,也可从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繁殖、人工培育获得鳝种。最好选择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的地方种群。放养的鳝种应反应灵敏、无伤病、活动能力强、黏液分泌正常。 2.消毒驱虫: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选用盐水、聚维酮碘、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泡。野生鳝种入池应对其体内的寄生虫进行驱除,可在鳝种入池后1周时,在其饲料中拌入驱虫药物,一般每100千克鳝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拌饲驱虫一次,3天后再驱虫1次。
3.放养时间:鳝种放养一般以早春放养效果较好,水温在15℃左右时最佳,当水温在15℃左右时,经过越冬的黄鳝开始大量摄食,此时黄鳝驯养成活率高,食性易改变,有利于黄鳝在养殖过程中的快速生长。如开春后购种有困难,可在前一年秋季有计划地贮养好鳝种,待春季水温回升,即投放鳝种。
根据养殖经验,鳝种投放还有一个时间,即7月下旬的鳝种成活率相对较高,避开6月至7月中旬黄鳝的产卵季节,在此时放养鳝种是一个较好的时期。此时的鳝种价格较低,供应量也大。
4.放养密度:根据养鳝场的设施条件、饵料来源、鳝种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在25~35克的鳝种40~50尾,即每平方米1.0~1.5千克。如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可以多放一些,达到2千克/平方米以上。鳝种的规格如偏大,尾数应相对减少,反之,则增加放养量。
放养时,尽量在同一池中一次性放足鳝种,而且,同一池中鳝种应规格整齐,避免黄鳝自相残食。待黄鳝摄食正常后,可在池中搭养少许泥鳅,数量占5%左右。泥鳅上下游蹿,能防止黄鳝在高密度状态下引起的相互缠绕,以降低黄鳝病害发生率。